苗族芦笙-k8 casino
苗族芦笙,苗语是“梗”苗族传统芦笛。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苗族最早的乐器根据文献记载,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许多著名苗族表演者的改进。主要流行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及其他省份的苗族聚居地。 https://www.qwbaike.cn
苗族芦笙主要由笙打、笙管、簧片和共鸣管由四个部分组成,它们的类型和大小各不相同,可分为大型和小型、中、有三种,发音相差八度,因为流行地区大小不同、音色、音量、模式上也有区别。它的音色明亮而丰富、委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苗族人将词、曲、舞蹈结合起来表演芦笙,并有独唱、双奏、合奏、伴奏等艺术表现手法,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跑姿等表演姿势,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随着苗族芦笙的不断发展,苗族芦笙已在苗族人民中广泛使用每天都有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还形成了芦笙会、芦笙节、芦笙音乐等苗族芦笙文化。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2006年5月,云南大关、贵州雷山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厌学、王杰峰、潘茹达等人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族芦笙文化也随着苗族的迁徙传到了老挝、越南、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www.qwbaike.cn
qwbaike.cn
起源发展
起源
芦笙历史悠久,芦笙起源于芦笙根据青铜葫芦笙青铜葫芦笙等相关出土实物,芦笙和芦笙舞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芦笙见证了苗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苗族芦笙主要流行于中国云南、贵州、随着古苗族的大迁徙,广西等苗族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苗族芦笙文化。《苗族简史》记载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其中殷商时期的《尔雅·释乐》提到了,苗芦笙改革家于认为这个就是苗芦笙,因为中国只有苗芦笙才有、倍大芦笙等;战国时期楚国的主体民族是苗族,《楚辞》记载的祭祀场景与今天的苗族相同,也有芦笙节等类似活动;这些文献的记载都证明了苗族与芦笙历史的密切关系。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发展
明清时期,芦笙在苗族中的使用在《南诏野史》《百夷传》等文献中记录了苗族的日常生活,在明朝《赤雅·侗人》年,还记录了当时苗族有六个芦笙管;民国时期,吹笙 跳月亮在苗族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苗族芦笙在表演者手中的音域一直扩大到三三三五六、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出于调音演奏的目的,芦笙得到改进,八管相继出现、十五管、十三管、十八管、26管和其他多管芦笙,如在18管21调基础上在贵州丹东学习的新改进版本芦笙,贵州范改进的26簧键控芦笙和沈阳孙友改进的30簧平均节奏芦笙,使中国芦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芦笙是苗族的代表性乐器,在贵州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贵州成为苗族芦笙的天然博物馆。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构造种类
构造
芦笙是一种多民族乐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叫法苗族人称之为芦笙“梗”,侗族称其为“伦”苗族芦笙和董鲁生外形相似,但音色和形态不同苗族芦笙多为中型长嘴,而董芦笙分为大型、中、小号的成套系。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苗族芦笙主要由笙打、笙管、簧片和谐振管由四部分组成。盛斗又称空气箱,长约46~56厘米,宽约4 ~ 9厘米、高约3.5 ~ 8厘米,细的一端与另一根约15厘米长的一端相连、外径约1.8厘米竹筒作为吹风口。它的外观呈纺锤形,通常使用杉木、它由松树或泡桐制成,最好是杉木管子底部装有带音孔的铜簧片管子的上端是透明的,下端是封闭的因盛斗呈淡黄色,外覆桐油,木纹清晰,故又称“金芦笙”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笙斗中的笙管多由白竹制成,每根长约40 ~ 50厘米,外径约1.2厘米,一般以75° ~ 90°的角度插入两排笙管中有4~8管,多为6管根据不同的音高,笙管的高度也不同;簧片主要由黄铜制成,呈长方形、梯形、菱形或三角形,尺寸根据间距而定;共鸣管由竹子制成,套在笙管的上端管的长度根据音高而变化,可以明显增加音量,起到声共振的作用。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www.qwbaike.cn
其中,高坡芦笙不同于其他芦笙它由杉木或竹子制成,表面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颜色。它的笙管和笙斗几乎是垂直的,笙斗是一个方块状升出笙斗下部的笙管约10厘米,长度均匀。笙管上的按压孔呈菱形,孔与笙斗的距离略高于其他地区的芦笙而且笙管上没有共鸣器,笙斗上绑着用于紧固的桦树皮条。
qwbaike.cn
种类
苗芦笙按其型号可分为一管、二管、三管、四管、五管、六管和其他型号,根据尺寸而定、用途可分为大芦笙和小芦笙大芦笙属于合奏芦笙,小芦笙属于合奏芦笙。苗族芦笙也可分为高品芦笙、大芦笙、小芦笙、芒筒芦笙、多管芦笙五种。
高拍芦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芦笙,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方巷高排芦笙高五六米,其管子通过加高加长、加厚的簧片使声音传播得更远,高排簧片配有小簧片、小音调和高、中、低音是一起演奏的,通常是三个、五七支为一组,声音洪亮,节奏感强。
芒管芦笙被称为苗语“敢懂”,由邕管和芦笙组成,根据共鸣管的大小而定、高度方面,其音高可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和低音提琴等,篷管可以与芦笙组成芦笙乐队,其醇厚的持续音加强了声音,使芦笙乐队的整个声音饱满。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大芦笙,苗语称“敢折”,加高普通芦笙的笙管、音量增大,音调变得悦耳。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连接处装有小芦笙笙斗和笙管,可拆卸,短小精巧,便于携带,可作为芦笙或工艺品使用。
www.qwbaike.cn
多管芦笙,改良芦笙,有多管多调,其中以六管六调芦笙为主,有高音喇叭、中音、中下音小号、低音大号和低音大号等;改良后的苗芦笙音域宽广,可提高4到5个键,可独奏、伴奏、合奏、齐奏。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qwbaike.cn
乐器音列
苗族芦笙独奏通常使用6管7音的小芦笙,基本音符如下:la、do、te、mi、sol。 www.qwbaike.cn
苗族芦笙二人转由两种形式组成、音列、把同样的6管7音小芦笙调起来一起演奏,声音系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do、re、mi、sol、la、si;另一种是:sol、la、do、re、mi、sol、do。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苗族芦笙合奏音乐常由芦笙和芦笙管演奏,其中芦笙有六种大小,音高相邻六个八度,高音和次高音芦笙均有六管六音,音柱如下:la、do、re、mi、sol、la;中音芦笙和次中音芦笙都是6管3音,音系是:do、re、la、la;低音芦笙有4管2音,音列为:高、低八度的la;低音提琴芦笙为6管3音,音列为:do、re、la、la;芦笙筒只发“a”一个音调,用中音芦笙管、低音芦笙筒、三种低音提琴芦笙管。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演奏特点
苗鲁生可以用站立式演奏、坐式、走式、表演以跳跃四种姿势进行,苗族芦笙以指法演奏、舌头的动作和呼吸与气相协调,并以独特的手指技巧和口腔技巧演奏。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苗族现代芦笙的特点是舞蹈性和音乐性。在舞蹈方面,有一种独特的苗族芦笙舞,它原始而简单、粗犷剽悍、热情奔放;在音乐上,苗族现代芦笙节奏多变、跳跃性强等特点,因此,苗族现代芦笙多用于婚丧嫁娶;苗鲁生也会独奏、双奏、合奏、伴奏等多种类型。
qwbaike.cn
应用场景
芦笙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祭祀活动、举行婚礼、丧葬仪式、新屋落成、年节、欢庆丰收、青年男女在传统社交活动中演奏芦笙、跳踩堂舞;在贵州苗族地区,传统节日期间以乐队的形式举行芦笙节和芦笙节(又称芦笙坡会)活动期间,将演奏芦笙、歌唱和其他比赛中,比较常见的活动是芦笙踩堂,如贵州周西苗族的甘楠乡芦笙俱乐部和芦笙堂的斗牛、赛歌、拔河等各种活动;苗族芦笙演奏时也有禁忌它只能在收获后和种植前播放剩下的时间不玩了因此,在苗族有一种说法“当芦笙吹响时,昆虫进入水中,当芦笙响起时,小米满仓。滇中苗族芦笙除丧葬仪式外,其他场合均可演奏,芦笙舞曲形式多变。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文化影响
芦笙是苗族的文化特色,芦笙文化的发展与苗族文化密切相关。苗族芦笙在贵州流传、云南、在广西和其他省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一些苗族人迁移到老挝、20世纪,在越南边境,一些苗族人从老挝移居加拿大、美国和其他国家已经让苗鲁生进入老挝、越南、加拿大等国家。充满民族特色的苗族芦笙一直受到其他国家苗族人民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杨等苗族演员参加了在俄国举行的中苏文艺晚会,将苗族芦笙文化带到了国际舞台;创办开放式刊物《苗族芦笙文化》,通过新闻广泛宣传苗族芦笙文化、故事片等,让更多人了解苗族芦笙文化。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1989年,贵州民族歌舞团赴加拿大美国参加世界艺术节并演出苗族舞蹈、杨昌树 芦笙独奏受到当地人的好评;1994年,美国苗族同胞将芦笙带到中国参加国际研讨会,并与同胞一起演奏芦笙音乐;1999年,在贵州凯里举办的国际芦笙节吸引了美国、泰国、来自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游客影响很大。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传承现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芦笙已经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存在,形成了芦笙的制作、芦笙词、芦笙曲、芦笙舞与芦笙节等相关的芦笙文化,芦笙文化也已经渗透到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苗族芦笙技艺文字记载较少,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存在断层现象苗族芦笙文化作为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保护这项技艺,1982年,苗芦笙进入贵州各高校教授芦笙,培养了一大批芦笙专业人才,保证了传统芦笙文化的传承;2006年5月,贵州省雷山县和云南省大关县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厌学、王杰峰、潘茹达等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贵州省凯里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08年,苗族莽管芦笙音乐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